close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兩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兩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
然。希望孩子能夠好好閱讀這兩本書,不單是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
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
來是因為拉得一手好手風琴,某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
主修歷史,自修文學,三十歲的時候才念醫科,三十八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
家,他在三十八歲才開始畫畫,六十六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
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
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
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
成。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
用光了;如果兩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反而會有害處。
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持久;有人提早上大
學,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十二歲上哈佛大
學、十六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
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
我們不要以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
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一味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
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裡學
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
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屹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藏在自然
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
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要給孩子一
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
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
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
思。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我們反省一下自己
的生活是這樣嗎:一、每天忙得像豬,每天做牛做馬(動物)。二、
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 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
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
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
理, 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能耐),讀書和錢只是
一個媒 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
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