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日電)
董氏基金會根據媒體報導的國外長達一年的研究結果指出,為了生活品質變好而運動的動機高於為了減肥與減輕生活壓力而運動的誘因。
董氏基金會秀出4月出版的大家健康雜誌內「憂鬱症新知」文章,由密西根大學進行的研究,當人們被告知運動對當下的生活有幫助時,運動的動機較高。研究隨機選出380名年齡介於40到60歲的女性,在一年當中請她們回答幾次與運動和健康相關的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視長期目標,如減重,與短期目標,如減輕壓力,一樣重要的女性認為,短期目標與日常生活品質較有直接相關。研究也發現,認為短期目標較重要的女性比認為長期目標較重要者更常運動,然而,為了生活品質而運動的女性高出其他2組女性15%到34%。
董氏基金會表示,「讓妳更滿意現狀」的說法比「有益心臟健康」較有說服力,因為當人們被告知運動對當下的生活有幫助時,運動的動機較高。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教授徐錦興認為,運動可以產生血清素、腦內啡甚至是正腎上腺素等,能讓人感到愉悅、改善憂鬱的情緒。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國內外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對身心有許多助益,努力想一個讓自己運動的理由,例如讓自己快樂、證明自己可以、紓解壓力、讓腦子放空、讓生活有活力等。
她說,找到一個強的動機,那動機將會幫助克服不運動的理由。此外,也可以去問周圍許多非常忙碌的人維持運動的祕訣,絕大部分人會說,就是要做運動,運動會讓人較有體力、活力。1010402
(中央社檔案照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