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豚接連擱淺 搶救有「三要四不」
近來鯨豚擱淺事件頻傳,綠島、蘭嶼和台東市郊的豐里沙灘接
連發現3起鯨豚擱淺,其中2隻不幸死亡。有鑑於鯨豚頻傳擱
淺,中華鯨豚協會特別在網站上教大家「三要四不」的原則救
鯨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為牠保濕,避免鯨豚因脫水而死亡
當時前去救援的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建平表示,「秋冬之際
風浪強、海象不佳,鯨豚健康容易出狀況,是擱淺高峰期。」
台東擱淺的活體鯨豚可能是因此擱淺,不過真正原因還需待採
樣分析才能判斷。
中華鯨豚協會則表示,鯨豚擱淺的原因很多,有一說法表示,
哺乳類的鯨豚是由陸生祖先演變而來,演化到中間階段的兩棲
型態,遇到危險時便會逃上陸地避難;也有一說指鯨類藉回聲
定位系統,在海中尋找方向及食物,當其他因素造成系統出了
差錯,就會使鯨豚無法辨識方向而擱淺。但截至目前為止,都
是單一個案分析,並無一致的結論。
其實鯨豚擱淺的救治並不容易,王建平2010年接受媒體採訪時
表示,雖然擱淺救治在台灣行之多年,但成功野放率真的很
低。他自己投入保育鯨豚長達十多年,處理過14件活體救治,
直到2010才第一次野放成功。原因在於野生動物習性堅韌,就
算身染重病也會撐到快不行,才會選擇擱淺在沙灘上,所以擱
淺的鯨豚通常不易救治。
目前台灣鯨豚數量愈來愈少,棲息地環境也每況愈下。中華鯨
豚協會表示,西海岸已經很少看到鯨豚出沒,除了在近海生存
的中華白海豚以外,幾乎沒有鯨豚的蹤跡,目前發現的30種鯨
豚都是在東海岸獲得。
中華鯨豚協會也在網站指導民眾,如果在海邊發現活體鯨豚,
可按照「三要四不」原則處理。「三要」指的是將海豚扶正,
使其可以呼吸;為其保濕避免脫水;記錄呼吸心跳。「四不」
則是讓其避免風吹日曬、不要站在鯨豚頭部或尾巴旁邊,以免
被打到;不要拉扯鯨豚的胸鰭、尾鰭和頭部,以免鯨豚再次受
傷。
除了現場緊急處理,民眾也可通知當地縣市政府、警察機關、
消防隊、海巡署118,或撥打「中華鯨豚擱淺處理組織網0928-
539-977」,以及「中華鯨豚協會02-23661331#12 」協助處
理。
圖說:鯨豚擱淺。(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留言列表